Member-only story
說說法國電影《登堂入室》的窺視者
目前工作性質的關係,無法在完整的時間看整部電影,也不是很認真地記得細節,只是針對電影敘述的精神及概念說點個人的想法。
身為異國戀者,即使我不完全認同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但通常在看書或看電影時總自然針對其中的文化、社會差異做出新的理解。不自覺得會想:「喔,原來這件事情對他們而言是嚴重的⋯⋯」
《登堂入室》 (法語:Dans la maison) 是一部法國電影作品,導演為François Ozon。改編自西班牙作家Juan Mayorga創作的舞台劇 The Boy in the Last Row。(維基百科)
電影的故事線很單純,一位郊區高中文學老師要求學生寫「一天生活」的作文,大部分的學生只是寫著某天的流水帳,沒什麼可看性,而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主角克勞德的作文是唯一引起老師注意的,寫著自己週末到一個「中產階級」同學拉法家中所觀察到的一切。
他以自己出身勞動階級家庭的角度觀察「中產階級」的家庭,他沒有意識到,卻以帶有諷刺的「現實主義」手法敘述同學拉法的居家空間及家庭人物關係。
克勞德也在作文中提到自己是故意接近拉法。高中年紀的同學們不會討論自己的家庭更不可能讓父母到學校接送,拉法卻自在的讓父母出現在學校,引發克勞德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這個家庭,透過指導拉法數學的方式每週末進入他的家庭,從中觀察,成為寫作靈感。
也一步步的取得拉法家人的信任跟喜愛。(過程是整齣戲的重點,在此不爆雷)
這裡先說一下主角克勞德的背景,他九歲時喪母,父親因為出車禍而造成雙腿殘疾,生活條件比較差。他是個安靜且沉著的觀察者(或者可以說窺視者),在電影中扮演著說故事的角色,老師是個渴望故事的人也期待克勞德能寫出好的作品。克勞德以每週一篇文章,滲透同學拉法一家的生活,甚至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老師將克勞德的作文當成是小說在閱讀,漸漸變成一種癮,也會做出踰矩的行為⋯⋯
我在看《登堂入室》時有幾點衝擊的地方。
一開始老師只是欣賞克勞德的作文,覺得那是班級中唯一有可看性的,但當老師唸其作文給老婆珍娜聽,她直接的反應是這個學生應該看精神醫生,他喜歡窺探別人的生活,這不是正常人的行為。
我覺得對不同社會階級的人有所好奇心是正常的,而不經允許就將別人的生活揭露給第三人是不道德的嗎?
想到偶爾轉到台灣的(各種)談話性節目看到幾位號稱「名嘴」的前記者們口沫橫飛地說著他們「認識」的哪些政商名流的私下生活,大概是透過採訪或社交關係知道對方的生活,不管名嘴是否真的熟識這些政商名流,我總對這種將別人生活細節暴露給大眾的行為感到不舒服。而假使他們真的是名人們的朋友,他們是不是踐踏了對方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