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孩成為貨幣》:種族歧視無所不在

Chin
Jan 26, 2022

--

當女孩成為貨幣》算是一本不厚的書,但我讀的時候已經預期會為此寫多篇心得,或者只是自己的一些感想。作者主要是透過臥底成為公關身邊的「女孩」觀察曼哈頓的夜店文化來探討頂級富豪的生活模式及財力分配不均的現象。

若你好奇女孩、公關和頂級富豪間的關係,可以看本人之前寫的〈《當女孩成為貨幣》之1:先說說「女孩」以外的事〉。那種生活及社交方式大概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我讀的時候想著若我是有資格成為「女孩」的人會選擇這樣做嗎?那些公關的付出和酬勞符合嗎?還有富豪真有必要這麼生活?

突然想起以前在法學院讀書時說的「小題大作」,這本書確實有太多點可以說了 — — 雖然我對於社會學的研究不會是百分百相信。所得到的資訊是透過作者的訪談,她可以稱是調查記者,只是主要採訪的對象畢竟是重視名譽的公關和愛跑派對(可能愛慕虛榮)的女孩,因此我猜測內容或許也會有些誇張及美化的部分。

白人至上主義

Photo by Alexander Popov on Unsplash

前篇文章中有提到在夜店文化中,女孩是當作貨幣被計算資本的。最頂尖的是金髮碧眼,又瘦又高的白人女孩,基本上整個「頂級」夜店中會出現的女孩也都是白人。若有其他人種出現,只能是夠格走「維多利亞的秘密」的超模。

作者開始就說到雖然已是2012年,但在曼哈頓夜店的文化依然是傳統的美國政經名流圈的白人至上主義,甚至連沙烏地阿拉伯富豪舉辦的派對都希望參加的女孩是白人模特兒,這樣才能顯出高級感

關於以上這點,作者有參考幾位公關和夜店人員的說法。我簡單的說是因為女孩們被貼上標籤,想像她們就是商品,在傳統上認為越白越好,她們就越值錢⋯⋯富豪們喜歡去裝修頂級的夜店,而女孩是其中的配件,只有符合一定的標準才能顯露出高級。前篇文章也有說到「女孩只看外表」,身分、學識、口音都不重要,因為她們的存在只是要夜店看起來高級。

另外有一點特別是與女孩建立關係的公關幾乎不是白種男人。

我注意作者在書中提到較有代表性、在業界屬於領航者的公關大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外國人,甚至是有色人種。有兩位頂級公關是多明尼加共和國移民,分別有法學跟政治學學位;有一位接近頂級公關是北非裔的法國人,曾經在巴黎讀法學院但後來到美國追求音樂夢想而輟學,音樂夢破碎但也開始展開公關的工作;另一位是西班牙富豪家庭的白人留學生,但他找的女孩反而不是頂尖的,因為他只跟自己覺得有趣的人出去玩。

非白人不得進入

如同我前面說的,因為這本書的基底畢竟是臥底的訪談,我發現作者根據不同公關敘述的情況會有些差異性。

書中提到富有亞洲人進入夜店瘋狂消費,只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但也有說到真正頂級的人都是夜店免費招待的。像是他們賞臉出現在夜店就會讓夜店沾光,而需要付錢的人往往是還沒有到VVIP的等級,可能屬於科技新貴、房產投資客或專業的高薪人士,這些需要付錢的人似乎不知道「最頂級」的人無須付費,以為自己能出現在高級夜店消費很酷 — — 瞬間想到美國實境秀裡面的貴婦們,確實不是富豪,只能稱為中產階級。

根據作者的敘述,我就不確定她前面說的瘋狂消費的亞洲富豪是屬於不夠頂級的人嗎?那或許是膚色的問題吧!?

她也提到一個公關轉述的故事,某位公關曾經帶一位繼承雄厚財產的法國中東裔帥哥入場,但看門的人直接了當的說「現場棕色皮膚的人已經夠多了,除非你到裡面抓幾個出來」擺明的種族歧視,這時又不在乎對方是否有雄厚的資產。

書中的種族歧視案例有不少,很難想像不過是九年前發生的事,不過我猜想現在大概也好不到哪吧?俄羅斯辣妹或歐洲的白人觀光客只要長的夠好看倒是可以免費進入夜店。有些很酷又好看的年輕男生也可以,大部分的公關一開始就是有這個條件。

看美劇時不乏有他們擠破頭想參加派對的情節,以前總不明白,為什麼要極力的爭取進入一個充滿美女和有錢人的世界,然後被人品頭論足一番,甚至還會被羞辱⋯⋯或許嚮往那種五光十射的生活是一種很美式的虛榮,不是人性的本能吧?(希望不是)

有色人種的虛榮

裡面也有講到身為有色人種的公關自然而然的與黑人或拉丁人保持距離,在夜店中從事體力活的都不是白人 — — 保鑣是高大黑人、搬運酒箱的是矮壯拉丁男人。那公關是有意識的要擠進富豪的世界,他自己是北非外交官的兒子,在法國算是中產階級的家庭,我猜測他能感受到種族歧視應該也是從美國才開始的。

對於一個擅長社交的人而言,能夠靠此能力賺到錢的吸引力應該是極大的。透過他們建立的白人女孩圈子,只要好好維護,逃過女孩再帶領其他女孩,每天約幾個人參與夜店的派對就能從中獲利,聽起來似乎是很容易吸金的工作。

參與到種族歧視的鏈子中好像是出賣靈魂,但或許他們到美國生活卻無法如願追求「美國夢」又在無意中進入這圈子,發現擔任公關可以獲利,又看到了富豪們如何玩樂,很容易就會陷入其中。

關於作者接觸到出色的公關都是非美國人,我有些猜測:有可能是他們身為「異國男子」的魅力能讓女孩們失去戒心,所以在街上搭訕也比較容易。另一方面是這些人能夠在國外做公關的事業——一個與人息息相關的工作,肯定更有策略,身為非英語人士,他們的語言能力一定很好才可能入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學識都偏高。

如果你喜歡這篇創作可以請我喝杯咖啡,或者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我也在 方格子Matters

--

--

Chin
Chin

Written by Chin

曾任職於媒體,現為創業者, 依然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式活。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