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甜點店做十天「blind date with a book」 的活動心得

Chin
May 3, 2021

--

Photo by Ashley Byrd on Unsplash

做了這個活動後讓我相信開書店賣書是很難的,因為連送書都不太簡單!

起因是我們在4/11開了一間甜點店,結合自身愛閱讀的喜好又搭著「世界讀書日」辦了一個盲選書的活動 — — 買咖啡掛耳包組合送一本書。因為公司登記的項目無法販賣圖書,只是憑著一股「就是想送書」(剛搬來此地時,很難找到書店)的熱忱並想知道「愛吃甜點的客人中是否存在多少喜歡閱讀的同溫層?」而辦了此活動。

這個活動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相對的簡單許多

其實我在一開幕就決定要辦這個活動,真的是因為個人浪漫的情懷。

身為合夥人,我在店裡的角色比較類似行銷企劃,以前在別人底下做行銷企劃做任何活動都必須要分析成效,像類似的送書活動,應該要找到合作的出版社、媒體或基金會⋯⋯找人要書,一起推廣閱讀也不會太困難,但我們會失去主動性,硬是要把咖啡的口味說明和書做結合,也自私的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所以會欣賞活動並且剛好喜歡書的人,也就會是我的同溫層。

畢竟我們是一家甜點店,也不想因為個人強烈的喜好而排擠掉其他愛好甜點的客人。愛看書是很個人的事,不需要搞得很高調,所以我只在粉絲頁、IG上宣傳blind date with a book的活動,並且也在自己的Facebook跟matters、medium上紀錄活動。讓客人自行發現詢問,我們不會主動告知來店裡的人。

在這裡身為行銷是有私心的。希望透過真的喜歡閱讀的人在拿到書後發自內心的分享並且認可這個活動,所以 @JC|潔西 在matters上發現特地從臺北來,還發一篇造訪市民的咖啡廳!確實是我們能想像到最好的支持了,我跟我姐都很感動!

另外,我在這活動中做了很多的假設,其實在行銷人中是很不專業的。只是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喜歡精品咖啡的人應該和喜歡閱讀的人有很大的重疊,這也是我們對自己TA的描繪(若是找出數據大概也是如此)我也想過:如果客人只是想買咖啡而附加那本書,不拿白不拿,最後那本書就會被浪費。

但意外的是,沒有任何一位客人是因為有送書而參加活動。或許可以解釋竹北的客人不會貪小便宜?

我記錄了參與活動的客人有80%都是我們自己的朋友來支持(包括潔西),另外20%是過路客。我們的朋友中有些人本來不是喜歡閱讀的人,但根據他們拆開書的回饋,也都透過牛皮紙上的介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書 — — 以推廣閱讀的角度來看,這個活動也是成功的!

例如,第一個參與活動的朋友是一名五十歲以上的主婦,她平日的生活重心是照顧國三的兒子並且擔任兒子學校的家長會長。據她本人說,她不喜歡看書,也很少能把一本書讀完,但她選擇了「3月新書、大稻埕、台北文學獎」的《老派少女的購物指南》。憑直覺,知道這本書不會是哲學類型,當然也不會是翻譯文學,選到自己喜歡的書,兩天就閱讀完。

--

--

Chin
Chin

Written by Chin

曾任職於媒體,現為創業者, 依然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式活。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