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甜點店的中心是好吃的甜點,如同書本的價值是文字。我們想開一間有溫暖、有故事,卻不販賣溫暖跟故事的甜點店。
四年前,我們創立了手作甜點品牌,之前都在百貨公司設櫃和網路販售,上週日終於在新竹縣竹北開了第一家實體門市 – —這家店叫做三二手作甜點。
從品牌創立的一開始,不斷有客人問我們:「三二是什麼意思?」
我們通常都笑笑帶過不太好意思說:「其實並沒有什麼意思!」我們想開一間有溫暖、有故事的店,卻不販賣溫暖或故事。
擁有品牌公關行銷經驗多年的我們都知道,客人期待的是一個「美好」的創業故事,如同大眾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放棄台北高薪工作,回鄉開創一間甜點店(/餐廳/書店……等等)以回饋鄉里」
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故事都會很反感。開一間店是個商業行為,是為了自己的喜好,或是達成某種人生的目的,為什麼會被包裝的很偉大?「回饋鄉里」更是一種很自大的說法,即使是那些媒體置入報導硬是強押的字眼,住在其他城市的人並不需要你們的「台北經驗」,憑什麼將自己的個人職業選擇說成犧牲奉獻?
我夢想開間書店,但知道很難生存,而我從小也剛好是喜歡吃甜點的人,因此自然地和姊姊一起工作了。
我們本來就是台北人,在台北念書到大學也在台北的大公司工作過,但並沒有「放棄」高薪工作。在竹北落腳,純粹是喜歡這裡的社區氛圍,這裡的公園綠地和我們從小生活的民生社區很類似;我們會選擇竹北,當然也是因為當地的商業價值。
當然,我們剛來時也無法理解那些排隊名店明明不好吃為何一直被當地人推崇?有人說這裡是美食沙漠但我們並不是想來拯救鄉里的味覺或是帶著推廣飲食文化的心思……
當初的概念是想開一間有溫暖、有故事但不販賣溫暖跟故事的店。
來店裡的人都能喝到我們的手沖咖啡,也已經有不少人和我們聊了自己的故事,營業的第二天開始就已經有回頭客人,第五天的記錄是有人連續來了五天,或許我們漸漸一起在此寫下自己的故事,不過甜點才是主角。
希望大家愛上三二手作,「僅僅」是因為我們的甜點 – —不是一個浮誇的外文名字更非拋下世俗追夢的品牌故事。這幾個字是連六歲小孩都能唸出來的。
甜點店的中心是好吃的甜點,如同書本的價值是文字
甜點店剛好在四月開店,藉此推行「內容為王」的概念,在世界讀書日的這週邀請大家一起與書本來個盲目的約會「blind date with a book」!
書本沒有了華麗外衣、名人推薦、行銷手法……依然能夠用文字感動你嗎?
我們決定在甜點店玩起盲選書的活動,客人買320元的咖啡掛耳禮盒就能獲得一本書,每本書都會用牛皮紙包起來,只能從外觀上看到一句話的介紹。這樣的活動同時滿足了我們喜歡閱讀又開甜點店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