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多渴望遇到一個懂你的人

Chin
4 min readJul 14, 2019

--

Photo by Alex Iby on Unsplash

也或許理解並不重要

中學最好的朋友在14年前預言我若是初戀失敗了,未來會活得很痛苦。她預期我需要花長時間修復也可能找不到條件更好的男人。「因為起點太高了。」她說。我的初戀是有190公分、五官100%復刻德國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年輕時期的畫像的醫學系學生。

當時確實以為自己這輩子不可能再如此愛一個人,我們10歲就認識彼此,也自認我們是理解對方的。

但好友的猜測失誤了,五年的初戀結束後,我只消沉三週就恢復正常。或許是交往期間讓我明白這段感情不可能永遠存在,也可能是在過程中已看見對方醜陋的一面,失去也不覺得可惜。而且最令人不解的是,我幾乎在一個月之後就忘記了他的聲音以及他曾經和我說過的話。

我一直相信交往越久越容易放下,或許是我對人性的不確定吧?

甚至經常在感情進行中想著:對方什麼時候才會厭煩我?似乎一直在等著爆發的那一刻。只是很慶幸自己從來不在社交媒體上討論感情狀態或張貼兩人的照片,亦不會邀另一半參加朋友們的聚會,除非是至親好友,否則不會發現我的感情變化。

年輕的時候的確很無懼,我當時不確定自己未來是否會找到更好的對象,卻也沒讓自己陷入分手的痛苦中。客觀上,我的初戀算是條件很好的(以大學生的年齡及經驗),但主觀上我期待可以遇到更相知相惜的人,這是我分手後在心中想像的。然而,初戀分手兩年後卻遇到一個客觀條件明顯比初戀好的男人,以我當初的年齡跟職業,不可能會遇到這樣的男人,他的生活範圍和我沒有交集也不列在我的考量對象中。

遇到他時,我是個剛畢業的新聞工作者,而且並不追求物質生活,頂多就是喜歡出國旅遊(窮遊那種)。我並不排斥享受物質或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只是那時年紀輕根本還沒有足夠的經歷體會到貧窮帶來的痛苦,因此對於他的年收入或資產毫無概念,就只是一些數字罷了。

對方是大我九歲的創業家,他說他有家小公司,員工在歐洲及台灣各有200名。這當然不如富豪的財力,但他承諾我可以不用工作或做家事,只要在家讀書就好(因為他知道我喜歡看書),但他和我完全無法閒聊也從來無法理解我⋯⋯我們就此拉鋸了7年,中間分手過幾次,我也和其他人交往過。

那時一直在找一個能互相理解的soulmate,但我後來明白人生只是一場社會實驗。

起初答應和他交往是因為我對於自己的未來有種好奇:若我和一個生活體驗完全不同的人交往,會變成怎麼樣?

其實,我的生活完全沒有改變。我還是一個獨立個體,在和他結婚前、還未換上他的姓氏(他是歐洲人)之前,不可能開口要他幫我支付帳單或買任何東西,雖然他經常說有財務問題可以請他幫忙,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底線,我也不知道結婚後是不是就理所當然讓對方付錢?

--

--

Chin
Chin

Written by Chin

曾任職於媒體,現為創業者, 依然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式活。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