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狂的《理查三世》
ㄧ小時前剛剛看完了總長270分鐘Thomas Jolly的《理查三世》
一個33歲的導演暨主演就能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莎翁名劇版本,應該是有點狂的事。
這是我第一次看長達四個小時的舞台劇,全場竟然毫無冷場,台詞中也增加一些中文,僅管過程中有演員與觀眾互動的部分但節奏掌握的剛剛好,不會尷尬或是油膩。光是這點就讓我很佩服導演Thomas Jolly,覺得他根本是天才!
昨天剛好失眠,一直到今天早上六點才睡,中午就必須搭高鐵到台北,表演之前很擔心自己會像在亞維農藝術節看實驗性的舞台劇一樣,第一幕結束就睡著了⋯
整部劇的舞台設計都很有魅力。雖然是莎士比亞的經典劇本《理查三世》,內容也和原作沒太多差異卻一點都不老派,演員的服裝和妝容既不是古代也不是現代,甚至還有點搖滾演唱會的風格竟然也不違和。
《理查三世》也承襲法國舞台劇的習慣 – 台詞非常多,就像在亞洲很紅的法國歌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大量使用舞台的燈光效果來顯示主角的內心轉折。
Thomas Jolly 版的《理查三世》亮點
- 劇本的開頭是從《亨利六世》的結尾開始,沒看過莎翁劇本的觀眾能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 一開始主角就用獨白拉攏觀眾,所以整個發展很像一種群眾力量讓他興起或墮落
- 舞台呈現很現代感,讓觀眾能想到所有時代的獨裁統治者,甚至是現代的政治操作
- 上半場最後是查理三世登基,主角有如一個搖滾巨星般舉辦告別演唱會,讓人覺得很諷刺又有趣
- 和原劇本的差異在增加比較多女性角色的台詞,可能是導演試著從女性角度討論政治鬥爭或是從女性角色看到王宮貴族的人性面
- 加入許多與觀眾互動的橋段,包括查理三世爭取登基的時候,也讓觀眾好像成為他的共犯~
- 雖然是演一個其貌不揚的國王,但主角還蠻帥的(誤)
Thomas Jolly
該劇導演Thomas Jolly從11歲開始在劇場演戲,24歲就成立了皮寇拉家族劇團La Piccola Familia。
今年36歲,33歲時就獲得法國劇場最高榮譽莫里哀最佳導演獎,2014年於亞維儂藝術節莎劇演出《亨利六世》,全劇長達18小時,前衛狂放的新穎詮釋,不僅讓國際劇壇眼睛一亮,更獲得莫里哀戲劇獎的讚賞肯定。
目前是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國家劇院駐館藝術家。屢次受邀於亞維儂藝術節演出,最新創作更被預訂為2018年亞維儂藝術節開幕節目,作品極受世界關注。
看了他的作品後完全能理解為什麼他能獲得莫里哀最佳導演獎!
以前在台灣看的一些號稱從美國百老匯或英國「原汁原味」的音樂劇或舞台劇表演都讓我很失望,感覺演員可能沒熟悉場地而漏洞百出,甚至還有音樂劇整段唱走音的狀況⋯讓觀眾覺得自己不受重視。
並不是我比較「崇法」,但每次看法國的表演真的能感覺到演員的認真。這次在台灣只有三場表演,他們卻能在正確的情境下加入不少中文台詞,可以看出表演者的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