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2019法國黃背心再續,義大利民粹政府官員也介入?
去年(2018年)11月由法國民眾發起的「黃背心」運動,一開始是住在巴黎郊區的居民針對「漲油稅」的議題不滿政府,而出現了非政治組織帶領的抗爭活動。
當時,法國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也表示這些抗議民眾是因為無法靠著自己的勞力來換取尊嚴的生活。因此我撰寫了一篇文章「黃背心」後的現實:工作幾個小時,才能吃一餐?說明巴黎人的物價與薪資所得的比較,或許能讓讀者比較能理解他們生活的高壓。
我很討厭媒體一開始把他們描述成暴民
他們並不是像大眾多半誤解為抗爭者就是不工作的「社會敗類」,或像一些右派菁英份子指責的浪費社會資源、從沒付出勞動只想靠社會福利過日子的那一群人。其實在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結構中,貧窮就是很難翻身的,在法國即使社會福利堪稱世界第一(只是稅繳的也多),但這些人依然無法靠著教育來改變未來。
可參考另一篇文章:法國「黃背心」社會福利下的昂貴代價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現,出身貧困地區的法國兒童,未來在底層艱苦生活的可能性,是富裕學生的4倍。
話說,又會有多少人寧願一輩子領社會福利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力所得換取有尊嚴的生活?
2018年11月——即是在黃背心爆發之際,法國政府正努力消弭貧富差距。在巴黎以東的許多公立學校學生也穿起了制服。去年6月,普羅溫有62%的父母投票贊成讓孩子穿上印有這座中世紀古城著名凱薩塔(Cesar Tower)紋飾的制服,衣服上也有代表法國立國精神的「自由、平等、博愛」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