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面對自己的人生
你應該也曾在文學、戲劇、電影中看過那些自認為屈就於某個職位或身份中的人物,雖然他們自命不凡但旁觀者卻只是覺得他們憤世嫉俗!而這些人通常也會有不切實際的夢想,他們也總以為自己沒遇到伯樂或靈魂伴侶,但其實他們只是把人生過的一團亂卻永遠不願意承認⋯
大概每個人的生活中也會遇到幾個這類的人物,因此也無須多做說明。
例如,我的叔叔是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音樂學院的碩士,今年60歲卻從來沒有做過穩定的工作,他好像結婚2次,幾乎一直在借貸度日。他年輕的時候在pub駐唱,中年後有開計程車、卡車、加盟過一家便利商店⋯還有其他我們不記得的工作。
他年輕的時候算是有天份的,在台灣讀和我一樣學校的商學院,從小沒認真學音樂但可以輕鬆的創作歌曲,聽到一首歌就能彈出旋律並搭配和弦,所以很適合在pub替人伴奏⋯20歲突然跟家人拿錢要出國唸書,據說只是想要出國也沒特定要學什麼,只是覺得自己的人生中不能沒有「留學」的經驗。
比較特別的是旁人可能覺得他的人生過的有點慘,替他感到可惜,或是親戚朋友當然也會拿他的案子當作負面教材,要小孩務實一點。但是叔叔本人是很自在的,開卡車也不覺得屈就,他很清楚知道並接受自己的處境 – 是因為懶散不想追求夢想或是他本來就覺得人生是這樣過的。
大部分的人和他相反
我從去年開始就有在百貨公司站櫃的經驗,看過形形色色的櫃姐。
年輕的大概是打工為主,期待自己有其他工作機會(可能會找,可能只是說說);而中年的,有些人從年輕開始就做櫃姐或許過程中也一直等待其他機會,也有些是中途轉職 – 中年失業、人生發生變故或只是自願轉換跑道。
我最近遇到一位中年轉職做櫃姐的婦女對於現況不滿意,無法面對自己的處境,經常把自己的「生活細節」掛在嘴邊。我第一次遇到她就發現她刻意的要展現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她高調的拿著一個過時名牌包,其實我看的有點不忍⋯一個人要展現不一樣應該是態度及氣質,從來不需要自己聲明。
她會刻意的說自己每天都要過的快樂,刻意正能量。一早在家先吃早餐、煮咖啡,偶爾上班前先去運動或帶小狗遛狗⋯第一天遇到她的早上,她就一直重複自己的一天有多充實。在賣場時卻從來不招呼客人,愛理不理,只會消極等待客人結帳,請到她的老闆也很倒霉。讓我好奇又不敢問:那妳為什麼來百貨公司消耗生命?
她說自己的生活細節是因為大部分的櫃姐都是睡到上班前,匆匆在開店前吃早餐店買的速食,通常她們的生活不太按照作息。因為上班時間很長、日子很多,休假也只能待在家休息⋯
一直在群體中強調自己不一樣是很不體貼的,雖然群體中的人可能只是看出她的目的而同情她,亦或覺得她格格不入而不想交流,她也無法在群體中長久生存,畢竟沒有人能夠獨立於社會中⋯但若她自命不凡不想與其他櫃姐交往,那為何在乎其他人的想法?也就沒必要一直宣傳自己。
我常在想,活著和自己期待不一樣的人是否在內心有另一個遐想的世界,她在裡面扮演不一樣的角色,才能繼續過活?但最可怕的是他們不接受自己卻也不願意改變。